分類目錄歸檔:其他分享

由某恆星度數錶帶來的思考

【這篇文章是西佔角度講,因為目前國內市面上大部分都是西佔資料】

今天和朋友討論了為什麼我是這樣的一個人時,他提到了恆星對人們的影響,然後隨手給了一張恆星位置的鏈接。

看完後,實在忍不住吐槽一下。

眾所周知恆星在天空的位置是不變的(恆星黃道中),而我們使用的西佔軟件是回歸黃道,回歸黃道和恆星黃道之間存在這歲差(具體為什麼有歲差就先不闡述了,後面我在印度占星中會詳細說明)。

所以恆星對應到回歸黃道,其實是在變化的。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,這個變化那麼小,微乎其微拉。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?就像我們很多人對於相位容許度的看法一樣,不同的人對容許度的感受是不同的。再說回來,當獅子座的軒轅十四離開獅子座移動到了回歸黃道的處女座,它的影響真的沒變化嗎?

其實很感謝很多佔星愛好者搬運過來無數可以學習的資料,但是有些資料是要儘可能詳盡的,那樣後來閱讀的人才不會用錯。比如我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恆星對應回歸黃道度數,我個人認為搬運過來的時候,需要寫上這些度數計算的年份,並且標註清楚,隨着時間的推移是會變化的。

經常也會聽到一些人說,有些書過時了,不適合現代了。其實我想說,不是過時了,而是也許今天的東西不能和當年一一對應,只有在你懂得原理的前提下,你才能將過去的和現在連接起來。

發現各大西洋占星軟件度數不一樣怎麼辦?

其實還沒到出來寫博客的時候,考試還沒結束(ノДT)

最近因為自己不如意的事太多,又開始瘋狂看盤,想找出突破口,只是無奈¬_¬`命運過於捉弄人,讓我無處可去,也找不到解決辦法。

言歸正傳。說點西洋占星軟件的事。

從一開始接觸占星,我就對星盤的度數比較感興趣,比較過市面上很多軟件的度數,發現差異挺大的,後來自己看盤的軟件就選了一個和多個軟件差異不大的。但是隨着對印度占星的研究,發現度數真的太重要了,僅僅找個差不多的可能不行呢。剛好自己也學習了如何繪製星盤和計算星盤。

今天就來說說遇見軟件度數不一致怎麼辦?

我比較了好幾個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西佔軟件,歸納了下,差異主要有:

1.上升差異(這個星盤的基礎,找最接近的)

2.行星度數差異(這個按理不應該存在的,因為行星度數是天文度數)

3.宮頭度數(有的差異達到1°多,這個主要是中天計算及太陽爬升速度不一致,對應到星盤就是分宮制度不同)

這些差異可能導致看盤不準,特別是上升,上升是繪製一個星盤基礎,其次才是使用什麼分宮制(不同的分宮制度會有不同的看盤規則)。

提升占星水平關鍵點,首先得星盤正確,我知道很多人不會算星盤,所以你可以通過比較先找到上升一致的那些軟件,然後再去了解這些星盤軟件使用的什麼分宮制,最後再去學相應的占星理論技巧。占星理論大同小異,分宮不同正好在這個異上。不會計算星盤,就先比較盡量減少誤差,才能更加準確。

提示:如果同一種分宮制在不同的軟件分出來的宮位大小不一樣,這個就需要你去好好研究下該分宮制的計算方法了。我相信能看到這篇博客的你,肯定是有學計算的天賦的。比較度數這麼冷門的方向又有幾個人呢。歡迎一起來探討。